怎么排?这才是关键,也是挺多新手犯迷糊的地方。别看现在手机APP一点就出来,真想弄明白里头是怎么回事,你得回到老黄历,回到那个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那会儿的人怎么弄的。
第一件事,找准你的出生时间。这个别搞错啊,精确到分钟最好。年份、月份、日子、具体是早上中午晚上几点几分,这都得清清楚楚。然后呢?然后你得有本 万年历 。不是现在手机上那个,是那种可以查过去很多年、未来很多年的,专门标有农历、节气、干支纪年的那种老式日历。或者说,你得懂里头的规则。
先说 年柱 。这个最直观,看你出生在哪一年。比如今年是甲辰年,你今年出生,年柱就是甲辰。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年柱的划分啊,不是以大年初一为界,它是以 立春 为界的!对,就是二十四节气里的 立春 。如果在立春之前出生,哪怕只差一天,也得算到上一年去。比如2024年2月4号下午立春,你要是2月3号出生的,你的年柱还是癸卯(2023年的干支),而不是甲辰。这细节啊,好多人一开始就栽在这儿。所以查年柱,你得看准了立春这个点。 年干 、 年支 就这么定下来了。

接着是 月柱 。这个稍微复杂点,不是看农历是正月、二月那么简单。月柱的划分也是按 节气 来的,而且是按 中气 来的。不过通常为了方便,民间流传的口诀都是按 节 来的,比如正月从立春开始到惊蛰前,二月从惊蛰到清明前,等等。这每个月配什么 月干 、 月支 呢? 月支 是固定的,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一直到十二月丑,这个不会变。关键是 月干 。这个 月干 是跟着 年干 变的。有个口诀叫“五虎遁”,比如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年庚金作,丁壬壬位顺流行,戊癸何方甲寅求。这话什么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年干是甲或者己,那正月(寅月)的月干就是丙,二月(卯月)就是丁,以此类推。年干不同,起头的月干就不同。你看,这开始有点套娃的感觉了吧。所以排月柱,得先看年干,再看出生月份对应的地支(节气月),然后用口诀推出月干。 月干 、 月支 到手!
再来 日柱 。这个好办,但也是最没办法偷懒的。 日柱 就是你出生那一天的 天干地支 。这个不像年、月有规律可循(虽然也有规律,但不是简单的乘除),每一天的干支都是往下顺排的,六十干支一循环。比如甲子日、乙丑日、丙寅日…排完六十天再从甲子开始。你要查你出生那天是啥干支,就得老老实实翻万年历!或者用软件查。这一天的 日干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日主 ,或者叫“我”、“自身”,它代表命主本人。这八个字里, 日主 是核心,其余七个字都是围绕着这个 日主 来论关系的。 日支 代表婚姻宫、配偶等等。所以日柱的查法,就是硬查万年历。 日干 、 日支 落定!
最后是 时柱 。这个看你出生的时辰。中国古代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子时晚上23点到凌晨1点,丑时1点到3点,寅时3点到5点…以此类推。记住,这个时间是用的当地真太阳时,不是你手表上的北京时间(除非你出生在东经120度线上)。真太阳时得考虑你出生地的经度,比如你在西边,实际时间会比北京时间晚一点。但现代排盘软件一般都考虑了这个。确定了你的时辰(子丑寅卯…),这个就是 时支 。那 时干 呢?跟月干类似, 时干 是跟着 日干 变的!也有个口诀,叫“五鼠遁”,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壬子寻。意思就是,你出生那天的日干是甲或者己,那子时的时干就是甲,丑时就是乙,寅时就是丙…日干不同,子时的时干就不同,然后按顺序往下推。所以排时柱,得先看日干,再看出生时辰对应的地支,然后用口诀推出时干。 时干 、 时支 也找到了!
你看,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一干一支,总共就是八个字: 年干、年支,月干、月支,日干、日支,时干、时支 。这八个字,整整齐齐排在一起,就是你的 生辰八字盘 的基础。
这只是第一步,把八个字给拎出来。接下来的步骤,才真正进入分析阶段,比如看这八个字里金木水火土五行各自有多少,有没有缺,力量怎么样;看十神(比如正官、偏官、正财、偏财、食神、伤官、正印、偏印、比肩、劫财)是怎么分布的;还要排大运、流年等等。但所有这些复杂分析的前提,都必须是这最初的 八个字 准确无误地排出来。
所以啊,别小看这 排盘 的过程,它连接着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这些古老的符号系统,也连接着你出生的那一刻宇宙能量的“快照”。虽然现在各种APP、网站都能一秒出结果,但你知道这背后的逻辑,你知道年柱为啥要看立春,月柱为啥用五虎遁,时柱为啥用五鼠遁,你知道 日主 是哪个字,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它不是一个冰冷的计算结果,而是你穿越时间,追溯到你降生那一刻的标记。这标记,是研究你人生轨迹的起点。每每自己手动排一次(哪怕只是脑子里过一遍流程),都觉得挺有意思的,好像和老祖宗们隔空对话了一样。这玩意儿,是老智慧的结晶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