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排盘最准确的方法

那,怎么才能排得 最准确 呢?你以为是找个特牛的 排盘 软件?或者某个“大师”亲手给你算?非也非也。那些都是工具或者解读, 准确性 根基 ,或者说,这栋大楼的地基,就藏在最最原始、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个点上——你的 出生时间

我见过太多人了,说自己是凌晨几点出生的,问具体呢?“好像是三四点吧,天还没亮。” “噢,那大概是子时末或者丑时初咯?” 这可差大发了! 时辰 ,每两个小时一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共十二个。一个 时辰 的跨越,意味着你的 时柱 完全变了! 时柱 管什么?子女、晚年、归宿、下属、甚至兄弟姐妹排行,影响大了去了。更要命的是,有些关键的五行力量、十神配置,很可能就因为这几分钟、十几分钟的偏差,彻底变样。本来可能身强用财官,结果一变时辰,变成身弱要印比了,这分析方向,一百八十度转弯,你说能准吗?

所以,要说 八字排盘最准确的方法 ,第一条,也是最 关键 的一条,没有之一,就是 务必确定你精确的出生时间 !别听大概,别靠模糊印象。小时候听我奶奶说,她生我爸那会儿,屋里没钟,只知道鸡刚叫过。鸡叫?哪个鸡?头遍还是二遍?不同季节鸡叫时间都不一样!这怎么算?根本没法算。

八字排盘最准确的方法

要怎么确定? 溯源! 能找到 出生证明 吗?那上面通常会有 精确到分钟 的记录。如果出生证明遗失了,还能问 父母 吗?注意,问的时候别光问“几点”,得问当时家里有没有钟,或者有什么参照物?是听见广播报时了?还是看到墙上挂钟了?有没有当时医院给的什么记录?哪怕是手写的病历卡?我有个朋友,为了确认自己到底是不是亥时生人,硬是跑回老家,问遍了当年帮她妈接生的几个土生土长的婶子大娘,比对她们的回忆,结合家里老相册里能看出年份和季节的照片,一点点拼凑时间线索,那股劲儿,比破案还认真!这才是真想搞明白的人。

除了 精确到分钟 出生时间 ,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但对 准确性 影响很大的因素: 出生地点 。为啥?因为八字讲究的是 真太阳时 。我们平时用的是北京时间(东八区标准时),这是个平均时间。但地球自转公转,每个地方太阳升起最高的时间(即当地正午12点)是不一样的。东边的城市,太阳先出来,西边的城市后出来。同一个北京时间10点,你在上海和你在乌鲁木齐,对应的太阳高度和位置完全不同。 真太阳时 就是根据你 出生地点 经度 ,把北京时间换算成当地的太阳时间。差一个经度,可能就差好几分钟。积累起来,尤其是在东西跨度大的省份,或者出生在东八区边缘地带的人,这个 真太阳时 和北京时间的差别可能达到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而一个 时辰 才两小时,差半小时,就可能让你落到前一个或后一个 时辰 的边界上,那不就又乱套了吗?

所以, 排盘最准确的方法 ,第二条,就是输入数据时, 一定要有准确的出生地点 (至少到市县一级),然后 务必使用支持真太阳时校准的专业工具或请懂的人计算 。现在很多在线 排盘 工具都提供这个功能了,输入 出生时间 (北京时)和 出生地点 ,它会自动帮你换算 真太阳时 并按此 排盘 。别小看这一步,这可是从“标准”走近“个体差异”的关键一步。

你看,我说了这么多,其实 排盘 本身的技术活儿,现在用软件都搞定了,瞬间的事儿。难就难在,喂给软件的那个“原始数据”——你的 出生年、月、日、时 ,是不是货真价实、分毫不差?尤其是 出生时间 精确 到分,并且转换成 真太阳时 。这才是 最准确排盘 的地基。地基打歪了,上面房子建得再漂亮,也立不稳。

我见过有的人,因为实在搞不清楚自己的 出生时间 ,就找了几个可能的 时辰 ,比如说是丑时还是寅时,然后分别 排盘 。再对照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看看哪个 时辰 排出来的盘,跟自己的实际情况更贴合。这叫“定盘”或者“校时”,也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但前提是,你得对八字理论有相当的了解,能判断哪个盘局更能解释你的过往。而且这个过程,老实说,有点像倒过来找答案,容易受主观意识影响。最好的,还是源头资料 准确

总之,别迷信什么神奇的 排盘 法门,那些都是术。 最准确的排盘方法 ,不在于多高深的技巧,而在于你有没有那个耐心、那个劲头,去把最基础、最核心的数据——你的 出生时间 地点 ——抠得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精确到分钟 ,并确保使用了 真太阳时 。这事儿听着简单,做起来可不一定。但,唯有如此,你拿到的那张 八字排盘 ,才算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才有进一步分析研究的价值。不然,对着一个可能是错的盘,分析得头头是道,那不是南辕北辙吗?

所以下次,当你想 排盘 看看自己是啥命时,别急着打开APP,先问问自己:你的 出生时间 ,真的 精确 到分了吗? 出生地点 确定了吗?准备好用 真太阳时 了吗?这,才是通往 最准确八字排盘 的,唯一的那条路。其他的,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锦上添花罢了。记住, 精确 精确 ,还是 精确 ,尤其是在 时间 地点 这两个基础信息上。这就是我的理解,也是我摸爬滚打这么些年,看到那些准的、不准的案例后,得出的一个特别朴素、但又特别实在的结论。没有捷径。

Categories

Tags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